Keelung Way-冬季號

屋子現在已經 70 歲了 , 我希望再過 30 年 , 能為老房辦個百歲派 。 ―― 安樓文旅主理人 Enzo ● Enzo 跟老房的緣分是如何開啟的呢 ? 在 2 0 1 7 年的基隆城市博覽會中 , 看見了基 隆的蛻變和未來的願景擘劃 , 相信整體都市再 造能帶動地方重生 , 而決定耕耘這片土地 , 對仁 三路許振燦內科醫院這棟老宅可說是一見鍾情 , 但當時聯繫不到屋主 , 轉而將目標投向隔壁的老 房 — 也就是現在的安樓咖啡 , 想著能跟美房當鄰 居也不錯 。 直到 2 0 2 1 年 , 感覺是冥冥中注 定 , 被牽引回來這棟 , 才又有了安樓文旅 。 ● 請介紹一下安樓文旅本來的樣子 , 帶讀 者遙想當年 。 於 1 9 5 3 年由中央劇場經營者葉水騫建 造 , 形式為戰後初期仿巴洛克建築的街屋 , 有科林式芼莨葉柱頭 、 方形洗石花模 、 鏤空 雕花裝飾 。 1 9 5 9 年第二任屋主許振燦醫 生接手 , 根據遺跡推斷 , 1 樓是診所 、 2 樓 是客廳和廚房 、 3 樓是主臥 、 4 樓是書房和 藥品倉儲室 、 5 樓是家祠 。 也因為如此的格 局 , 我從一開始就想將空間改造成民宿 。 ● Enzo 接手時 , 是呈現什麼樣的狀態 ? 狀況眞的很糟 , 醫生夫婦晚年因病長居台北 , 這裡推估荒廢了 20 年 , 淹水斷電 、 滿地泥濘 , 還被闖空門 , 衣物 、 書信 、 藥瓶 、 文具用品等 等四散 , 可說是慘不忍睹 。 不過有一隻巴西紅 耳龜靠著淹水的後院和野生植被 , 幸運地存活 下來 , 如今在安樓內安養著 , 成了吉祥物 。 文字 | 林郁姍 攝影 | 林郁姍 房子修復過程紀錄 ▼ ▲ 未整修前樣貌 ● 推薦讀者如何欣賞這棟建築呢 ? 對此 做了什麼樣的保留與改造呢 ? 建築外觀的古希臘柱式勳章紋 、 和帶花滾邊 的線板 , 十分迷人 , 大家不妨走到老屋的對 面抬頭欣賞 。 而建物內的檜木板 , 在經過拆除 、 整理 、 染 了 5 次漆等重重工法後 , 組裝成 1 樓接待大 廳的椅子 、 木窗 ; 較小的角料 , 則提煉成精 油 , 放在客房內給客人薰香用 。 其實一開始 並不確定這些蒙塵的木材是珍貴的台灣檜 木 , 但木作工程展開後 , 濃濃的檜木香掩蓋 了廢墟原有的潮濕味 , 才意識到老屋留給我 們珍貴的寶藏 。 ● 是否有什麼文物推薦讀者駐足瀏覽 ? 旅社門口的匾額 — 許振燦內科醫院 , 這幾個字是 由名書法家杜淸傑題字 ; 1 樓華麗的吊燈 , 與台 灣鐵道博物館的吊燈相似 ; 1 樓的架上 , 還有醫 生娘的大學畢業紀念冊和銀行職員的名牌 ; 2 樓 收藏了小型電視 、 電話 、 以及醫生娘遺留下未拆 封的全套杯碗盤 , 整理後供民宿客人使用 。 木工老師傅進場兩週後 , 想起 40 年前自己還是 學徒時 , 曾跟著叔叔來過廟口的診所 , 裝修過 神明廳 , 手中這片檜木與柳安木的奇特拼接 , 是 40 年前自己親手釘上的 , 現在又回到自己手 上 , 過去與現在好像疊合在同一個魔幻時刻 。 另外 , 整理空間時 , 發現了很多遺留下 、 以 日文書寫的家書 , 但因涉及個人隱私 , 還在 思考未來能用什麼形式展覽 。 ● 保存這棟街屋 , 對街區是否已經帶來什 麼影響 ? 或希望能為街區注入什麼意義 ? 街屋所在的仁三路曾是基隆輝煌時代的電影 街 , 即使戲院已不復存在 , 但中央戲院和龍宮 戲院創始人所建造的典雅街屋値得後人守護 。 近兩年來 , 附近的鄰居因看見安樓咖啡與安 樓文旅的改變 , 也開始淸洗自己房子的外牆 , 很開心能看到街區一步步找回往日風華 。 還有些老鄰居 , 會主動分享從前跟醫生的互 動 , 聽說醫生不看診時 , 會坐在亭仔腳吃枝 仔冰 , 無怪乎我在房子裡發現了 一個專門存放枝仔冰的冰櫃 。 24 25 流動 F LOW ・ 一棟洋樓 幾代流轉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