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lung Way-冬季號

把鞋面適當地攀在楦頭上 , 一不小心就 可能讓整雙鞋子歪掉 。﹂ 宋之凡補充解 釋 , 牛皮部位的差異也會影響手感 , 像 是背部比較硬 、 肚子皮比較鬆 , 都要靠 經驗累計才能準確調整 。 學徒期間的宋之凡 , 每天早上 8 點開 工 , 半夜 12 點下工 , 除卻吃飯沒有額外休 息時間 ; 另外因為製鞋須頻繁使用化學藥 劑如黏膠 , 得開窗通風 , 不能開空調 , 南 部的高溫讓宋之凡整天流著汗工作 , 身體 從來沒乾過 , 就這樣堅持了一年總算掌握 製鞋要領 , 再花一年做代工 , 一天可完成 50-60 雙鞋底成形 。 但日復一日的重複代 工 , 讓熱愛設計的宋之凡決定找新的突破 點 , 便決定自己創業 在台南跑市集 。 契機就在走投無路後 創業初期並不順利 , 鞋款乏人問津 , 直 到一次契機回到家鄉基隆參加產業博覽會 , 宋之凡才第一次體驗到賣鞋的快樂 , 原來 有很多人喜歡自己做的鞋子 。 於是他又迅 速地在一週後搬回基隆 ,﹁ 基隆市政府有 些支持青年創業的企劃 , 每當有什麼活動 , 都會主動通知我們去擺攤 , 安排的攤位空 間也很大 。﹂ 宋之凡提到在市集遇到的基 隆鄉親都 熱情 , 聽到是返鄉的年輕人 , 都很願意購買支持 , 也藉此培養出一批忠 實顧客 。 此外 , 相比台南 , 基隆製鞋人才 少 , 也讓他更有空間發揮 、 做出獨特性 。 ﹁ 台灣製鞋產業不僅人才少 、 斷層也 大 , 我的師傅雖然已經 50 多歲 , 但他在 製鞋業中還算是年輕人 , 再下一個歲數 的人就是我了 。﹂ 宋之凡說台南有不少 師傅都願意收學徒 , 也紛紛在出售二手 機台 , 人與器材兼備 , 所以投入製鞋並 非夕陽產業 , 只是要熬過學徒的日子並 不容易 。 回歸簡單的舒適鞋子 穿上自己做的鞋子 , 宋之凡紮穩了創 業的腳步 。 他最喜歡的是以牛皮製成的植 鞣皮革 , 他說不僅是最好的皮 , 且越穿越 合腳 、 不易有腳臭 , 皮革顏色還會隨著時 間變深 , 有獨特的韻味 。 宋之凡回顧起初他運用了較多服裝設 計的專業 , 將牛仔布融入鞋款 , 也曾用日 本花布製鞋 ; 但最後他回歸基本款 , 設計 僅是一點錦上添花 , 從小地方看出凡人與 路的獨特 ,﹁ 鞋子簡單一點 , 好搭配 、 穿 起來舒適更重要 。﹂ 也難怪有顧客已經回 購 10 多雙了 。 一旦行動 就會走出一條路 宋之凡其實也沒想過有一天會成為製 鞋職人 , 但他是個行動派 , 一旦投入一件 事情就會用盡百分之百的心力 , 而這份專 注最終將他引領至 ﹁ 凡人與路 ﹂ 手工鞋的 主理人 。 宋之凡畢業自服裝設計系 , 出社會後 還當過房仲 , 在一次機緣下報名了製鞋高 階人才培訓班 , 結訓後規劃出國工作 , 職 缺卻被臨時取消 ; 此時他想起了培訓班裡 有個專門做鞋底成型的師傅 ,﹁ 我覺得師 傅的動作很流暢 、 很帥 ! 就想說去跟著他 學好了 。﹂ 他只花了一週的時間 , 便從北 部搬到台灣製鞋產業的大本營 — 台南 。 ﹁ 製鞋步驟可以大方向分為打版 、 裁 斷 、 鞋面縫紉 、 底部成形等幾大項 , 每 一項都是一種專業家庭代工廠 , 幾乎沒 有一家擁有從頭做到尾的技術和機器 。﹂ 前三項都難不倒服裝設計出身的宋之凡 , 因此他專攻底部成形 ,﹁ 這也是其中最 難的一項技術 , 需要控制好力道 , 才能 年紀才 30 初頭的手工製 , 是基隆 、 甚至可說是全台 , 他可以靠自己一條龍 , 在以分工精細 、 一個製鞋步驟 就是一座家庭代工廠的台灣 , 更是難得 。 文字 | 林郁姍 攝影 | 林冠良 22 23 作風 S T Y L E ・ 製鞋 , 是力與美的結合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