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lung Way-夏季號
北管音樂於清朝時期傳入台灣 , 分為西皮 ︵ 新路 ︶ 與福路 ︵ 舊路 ︶ 兩派 , 鷄籠中元祭迎斗燈的儀式中 , 可見兩派同時競演 , 而成為全台難得的音樂盛事 。 過去北管音 軒社 數量眾多 , 習慣將創始團的 大 公 ﹂, 隸屬西皮派的得意堂 是以基 隆廟口奠濟宮為據點的 ﹁ 北管分佈的區域 , 以漳州人所在的 區域較多 , 北部以宜蘭 、 基隆 、 松山 、 士 林北管陣頭最發達 , 在這些區域裡 , 還把 西皮和福路分得這麼清楚 , 大概只有基 隆 , 這也成為我們的地方特色 。﹂ 現任得 意堂十組顧問的吳吉祥指出 , 西皮 、 福路 涇渭分明 , 從主祀神明到樂器都不相同 。 得意堂主祀田都元帥 , 代表性樂器是用竹 子製成琴桿與琴箱 並蒙上蛇皮的 ﹁ 吊規 仔 ︵ 京胡 ︶﹂, 聽起來和京劇接近 , 福路 派主祀西秦王爺 , 代表性樂器是使用椰子 殼製成琴箱的胡琴 ﹁ 殼仔弦 ︵ 椰弦 ︶﹂, 以秦腔為 。 北管鑼鼓總稱為 ﹁ 鼓介 ﹂, 民間又稱 作 ﹁ 介頭 ﹂, 演奏單皮鼓的頭手敲擊出不 文字 — 田育志 攝影 — Vivienne Lin 圖片提供 — 得意堂十組 同節奏或聲響的介頭 , 以此告訴其他藝師 接下來要演奏哪首曲子 , 他說 :﹁ 即使是 同樣曲牌名 , 但兩派的 ﹃ 介頭 ﹄ 就不一樣 , 如果是內行人 , 光聽介頭就知道是哪一派 的軒社在演奏 。﹂ 在得意堂十組擔任義工的邱福源 , 則 是拿出數本得意堂的北管曲譜和劇本 , 說 道這是前輩藝員陳世珍留下來的寶貴資 產 , 在泛黃紙張上以毛筆字寫下的北管七 音 ﹁ 上 、 ㄨ 、 工 、 凡 、 六 、 五 、 乙 ﹂ 和唸 白 、 唱段 已有數十年的歷史 。 而西皮與福路兩派早年競爭激烈 , 曾 爆發流血衝突 , 後來改以 ﹁ 拼陣頭代替打 破頭 ﹂, 也衍伸出中元祭迎斗燈時 , 兩派 出陣鬥熱鬧時 , 交換隊伍禮讓對方的佳話 。 吳吉祥表示 , 以拼陣頭代替打破頭 後 , 西皮 、 福路兩派只要同時出陣 , 就會 用音樂一較高下 , 每年中元祭的迎斗燈 , 也是兩派較勁的時刻 。 主普會各自向兩派 大公遞送請帖邀請出陣 由於以基隆市區 的旭川河為界 , 以東是西皮得意堂地盤 , 以西則是福路聚樂社地盤 , 若是依照古 例 , 迎斗燈隊伍在田寮港集結出發 , 會由 得意堂帶頭 , 走到旭川河口準備進入聚樂 社地界時 , 得意堂隊伍會退到一旁 , 禮讓 聚樂 超前當領 到了舊主普壇的仁五 路還會再交換一次 。 每年鷄籠中元祭的西皮 、 福路 兩派交換陣頭 , 仍是在地不變的 傳統 , 觀禮者可以在這樣的盛 會中 , 同時聽到兩派不同 的演奏音樂 , 而成為鷄 籠中元節獨有的一道樂 聲風景 。 義工 ・ 邱福源 顧問 ・ 吳吉祥 16 17 浪潮 WAV E ・ 拼陣頭代替打破頭 — 熱鬧西皮慶中元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