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基北北桃藝文總覽》
表達,使得臺灣的膠彩畫具有融會中國、 日本、及西方近代藝術的特質。以郭雪 湖為例,雖然他早期以傳統的水墨山水 作品《松壑飛泉》入選第一回台展,但 很快便改變作畫風格,以對景寫生、勾 勒填彩的方式畫出《圓山附近》( 1928 膠彩、絹 94.5 × 188 cm )並入選第二回 台展,某種程度上也確立了膠彩畫的臺 灣的地方敘事風格。 本次展覽選件包括日治時期至當代 的收藏及新作,共 51 位膠彩創作者、 146 件作品。展區主要依循官辦美展與 教育體制的時間軸線而劃分,共區別為: 「初相見 / 汲學」、「遇紛爭 / 探源」、 「守畫域 / 定名」、「啟學制 / 重思」 與「續開展 / 多貌」,呈現膠彩畫在臺 灣在地化之後的多重樣貌。是近年來展 出臺灣膠彩畫作品最豐富且具結構性及 嚴謹論述的展覽,值得強力推薦。 木下靜涯 Kinoshita Seiga ( 1920-1930 年)的《南國初夏》,描繪著夾竹桃、美 人蕉、蝴蝶等充滿熱帶風情的華麗南國色 彩;淡水景色作品《江山自有情》淡水 河分隔河岸與觀音山,近景的相思樹林 與屋舍則以濃淡乾溼墨色表現。郷原古 統( Gobara Koto )在日治時期的 1917 年 來台 20 年間創作一系列《臺北名所圖繪 十二景》的 12 幅圖畫,現蒐藏於臺北市 立美術館中。所謂的十二景,是「封面」、 「淡水河、觀音山遠望」、「北投溫泉」、 「植物園」、「榮町通」、「總督府夜景」、 「龍山寺」、「新公園」、「大稻埕大橋」、 「水源地より臺北市街を 眺む」、「新 店溪」、「新店溪朝霞」等。 《竊視》 1982 曹根 69.7 × 59 cm 膠彩、紙本 Eastern gouache on paper 。 《臺北名所圖繪十二景 北投溫泉》 1920s 郷原古統( Gobara Koto ) 21.7 × 18.7 cm 膠彩、紙本 Eastern gouache on paper 。 文化快遞 JAN 2025 36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