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lung Way-秋季號

凝 視 gaze 江煜勳 現為台灣牡蠣科技發展股份有 限公司董事長, Sino-French War 清法戰爭研討會版主。長 年致力於基隆與清法戰爭文史 地點的踏查和相關研究,深入剖 析歷史文獻,試圖在當代的城市 環境中定位出過往的歷史遺跡。 25 24 歷史的場景上 我的家就在 江煜勳 口述 林佳蕙 整理 江煜勳 圖片提供 - 在紅淡山上可以看到當年的竹堡遺址 2 - 從紅淡山上可以遠眺台北市 3 - 清廷建築的石牆 1 我常說我家前 後都是清法戰爭的戰場 我 家就在南榮路 這裡以前 石硬港谷道 對 面山上最高的山峰 就是獅球嶺東砲台 法 軍稱為 Nid D'aigle 翻成中文就是﹁鷹巢 堡壘﹂ 我 後方為紅淡山 法軍過去稱此 地為竹堡 這是第二次月眉山戰役法軍強烈 猛攻的戰場 也是清法雙方死傷最慘重的 戰場 出生後不久 親調到南榮國小 書 我就隨著母親 來到基隆 我的童 年都在這裡度過 小學五年級時 一 位住在龍門里的同 學 忽然間跟我說 ﹁以前有法國軍人 來過這裡﹂ 我當 時半信半疑 我心想 ﹁軍人可不是普通百 姓 也不是傳教士 來到這邊應該有什麼軍事 目的吧 ﹂ 除此之外 我也記得信二路停車場旁邊的階梯 上有個平台 上面有一門大砲 我小時候站在 那邊的時候就覺得很奇怪 — 通常大砲都是為了 抵禦外侮 這座大砲怎麼是內面紅淡山而不是 基隆港 小時候無從求證 這些的懸念 也就 一直伴隨著我長大 年紀稍長之後 我姊姊就讀基隆女中 鄰近 中正公園在清 地 她的學校似 的研究 她的教官也 法軍從紅淡山攻進月眉山 她講述相關的故事 才確知 過基隆 而我也常聽人提到﹁十 次搭車經過深澳坑時 就會想說是否 在 可否找到遺跡 很多人都不相信我開始投入清法戰爭研究的起 因 這其實和健康考量大有關係 我有陣子在澎 湖工作 2 0 1 1 年左右回到基隆居住之後 自 覺身形太胖 血壓太高有礙健康 便開始爬山健 行 此時恰好認識了研究相關議題的王國緯老 師 偶然和他聊起清法戰爭後 覺得自己每天爬 山光是看看石頭或山林也沒有什麼意思 倒不如 以這場戰爭為主 探查相關的地形與戰爭路線 深入研究之後 竟越看越有興趣 也開始進一步 查證以前所獲得的資訊 於是 我在 E. Garnot 所著的︽法軍侵臺始末︾ 一書上發現在 1 8 8 4 年的 11 月 12 日法軍真的 行經了我同學家附近 此外 我在法軍畫的地 圖中 發現了一道長牆 確切的位置是從月眉 山一直延伸到今日的南榮公墓 這應該是所謂 的﹁十里長牆﹂ 清廷蓋這些石牆是為了要防 禦法軍 經查當時建築的速度非常快 同年 8 月 6 日法軍遭遇清軍伏擊退回艦上之後 孤拔中將在 9 月底在基隆港巡視的時候就發 現東 西 南三邊的山林都出現 矮牆 這些 由石頭疊起來的防禦牆寬約一米半至兩米 高 約一米多 而由軍方蓋 石牆 和民間砌的牆 有很大的差別 更顯工整 大家前往紅淡山遠 眺台北 1 0 1 之餘 也可順便看看這道石牆 這道石牆在紅淡山的三角點附近都還看得到 而法軍其實在基隆就開了三條道路 一條是前 往南方砲台的 路 一條是八堵交流道三角洲 嶺山到獅球嶺砲台的道路 另外一條則自月眉 路通往田寮港 這些路都是法軍為 快速撤退 所生 但越深入研究 感慨也越深 因為 這一路探查下來 會發現很多遺址上已蓋了新 房 舊時的許多珍貴遺跡都被破壞 於是 我 後來就成立了清法戰爭研討會 除了發表我 自己的研究紀錄 也希望讓更多人重視這些 事情 無論是一個地方 一塊地 或是一座 我們 若不知道它的歷史 會完全沒有感覺 也不會 產生感情 我希望能藉由這樣的傳播方式 讓 大家願意開始重視這段歷史 想去保留重要的 史蹟原貌 讓這段故事能傳至 代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