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基北北桃藝文總覽》

不見荷蘭,見森然山水與遼闊草原 高頂山古道、北五指山 北五指山標高 790 公尺、高頂山 標高 780 公尺,位於臺北市士林區西 北側陽明山國家公園內。兩山的知名度 遠不如鄰近的頂山與石梯嶺,卻因這條 稜線被冠名為「荷蘭」的古道而聲名遠 播,吸引許多人造訪。不只是有趣的名 稱,這條古道沿途有美麗濃綠的森林與 山溪,上到北五指山又有遼闊和展望良 好的草原風景,是讓這條古道近年來如 此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荷蘭古道」為何會取「荷蘭」 之名?經過推敲,有可能是當初探勘古 道的山友聽到當地耆老所描述的,將可 能原為「河南營」的說法誤傳為「荷蘭 營」,並附會說此古道為十七世紀時, 荷蘭人攻打當時佔據臺灣北部西班牙人 的撤退路線。河南營則是清朝 1892 年 修築淡基橫斷古道上,在擎天崗冷水 坑一代的兵營遺址。臺灣北部早期有 把唐山渡海來臺清兵慣稱為「河南勇」 的傳統,即使當時來的清兵多為湖南 或安徽來的湘軍或淮軍。從湖南、河 南到荷蘭,如此多次輾轉誤植後,「荷 蘭古道」之名卻已傳播開來至今。然而 無論從史料紀錄和實際邏輯推斷,這條 古道是三百多年前荷蘭人撤退路線的機 率極低,倒是非常可能是坪頂地區早年 拓墾山區的舊路。因此稱為「高頂山古 道」,雖不如何蘭之名浪漫,卻應該更 為貼切。 平等里、擎天崗與石梯嶺這一區 域,坪頂古圳古道、碼礁古道、內雙溪 古道與高頂山古道眾多平行密接,且水 圳設施密布,可見移民拓墾年代之久遠 與豐富。這裡最早甚至可以推到清乾隆 初年漳州人何士蘭至坪頂地區的開墾。 在清末又陸續開鑿了「坪頂古圳」、 「坪頂新圳」與日本時期造的「登峰 圳」,供應眾多居民賴以為生的農業灌 溉與用水系統。如今平等里依舊繁榮, 北五指山草原與基點。 文化快遞 APR 2025 64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