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文化開傳10】

31 30 專欄文章 Column Column 專欄文章 戲劇夢工廠 戲劇夢工廠 Q3. 對於這次演出有什麼特別的印象? A:解謎結束,劇中人把我們從八尺門的洞穴口,帶領至現場演出的阿根納造船 廠廢墟,農曆七月晚上感覺背脊涼涼的,劇場的環境,讓我們分不出是道具, 還是原本就在那裡的東西。 B:這次演出,讓我印象深刻的有:1. 實境解謎部分,透過手機,我們像是被遙 控地參加了一場地方文史踏查。 2. 這齣戲的每個角色都背負一個跟台灣有關 係的故事及議題,有藏人、原住民、本省人、外省人、日本人、荷蘭人。3. 開 放性的結局,要觀眾投票決定。 Q4. 如果台灣是一艘大船,你會選擇揚帆啟航嗎?談談觀戲後的感觸? A:我不知道翻轉後的台灣會是什麼樣子?是一個全新的開始?還是提早終結? 台灣島上的兩千三萬人都能上船嗎?如果只有少數人能上船,要犧牲多數, 成就少數,等於抹煞台灣本身的價值――多元的文化以及不同的聲音。台灣 已經走到一條只能靠離開來解決事情的絕路?現在的生活有民不聊生,非要 放手一搏? B:我無法選擇翻轉,因為這讓我想起漫畫《沉默的艦隊》,擁艦自立後,就成 了世界難民。此外,可以感受導演有意吸引非基隆人或在地基隆人親自踏查 和平島的用意,而我這次也感受到和平島處處是歷史。但回到劇情,我的疑 問是這個劇本演出的場景有非選在和平島的必要性嗎? Q5. 整體而言,喜歡這次的表演嗎 ? A:還行!解謎的過程,讓人抱持著很大的熱情參與,覺得頗值回票價。但是議 題太多,一開始揭露一個有趣的藏族故事,探討台灣的難民問題,但之後卻 又變成了統獨,沒有足夠時間好好思考。另外,角色本身缺乏真實感,讓人 清楚地意識到是虛構的角色,很多台詞感覺只是為了強行把議題接上,無法 給我真實的共鳴感。還有,前面的解謎有趣精彩,看到揚帆的古文翻譯內容, 以為是抽象需要理解的謎題,結果最後,只是把夢連在一起這種超自然現象, 有點失望。 B:還好。因為去年的《夜長夢多:異境重返之求生計畫》有體驗過類似手法。另, 角色的故事線太多,有些議題沒有被完整處理。演出前片段式的訊息,到了 現場表演進到結尾階段,過程少了演員 / 觀眾的情感交流,讓人有疏離感,但 如果疏離感是導演故意要達成的,以讓觀眾可以冷靜做出決定,那麼可以說 它是成功的。 「 如果台灣是一艘大船,你會選擇揚帆啟航嗎? 」 2020/8/22( 六 )-8/23( 日 ) 黑眼睛跨劇團推出的 《揚帆》(And The Ship Sails On )在基隆和平島演出。 這部「線上推理 X 實境體驗 X 現場演出」的作品, 獲得國藝會補助,由詩人鴻鴻編劇,基隆「讀演 劇人」創辦者周翊誠導演。本期專欄,分別訪談 住在基隆的 2 位不同年齡及背景的觀眾 A(17 歲女 高中生 ) 及 B(38 歲表演藝術男教師 ),討論這部作 品。 Q1. 為何想去看這次表演? A:因認識周翊誠老師,觀賞過「讀演劇人」的表 演《白話》、「打烊小戲節」等,對他的表演 形式與探討議題很有興趣。這次又有我個人喜 愛的解謎。 B:長期都有關注周翊誠的作品 ( 被圈粉了 ),且 去年曾在景美人權園區看過黑眼睛跨劇團的 《夜長夢多:異境重返之求生計畫》。 Q2. 這個表演和以往看過的有什麼不同? A:表演形式。先有線上推理,到和平島後,現場 演出前使用手機進行實境解謎,比起以前進到 劇場裡,大家排排坐的感覺差很多。即使面前 沒有演員,實境解謎也帶給我滿滿的互動感, 過程以影片形式呈現的演出,不斷地刺激思 考,讓人找尋答案。解謎過程,可以和朋友恣 意聊天、討論想法,很有趣。 B:手機的使用以及這個作品分成三部分進行:線 上推理 ( 才能得知演出地點 )、實境解謎、現 場演出,覺得製作單位誠意十足。 翻轉台灣,你的選擇是? 文/林玉如 ( 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暖暖高中國文教師 ) 揚帆劇照 攝影_林政億 黑眼睛跨劇團提供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