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lung Way-春季號
觀 察 observe 23 22 走進長潭不是 為了參觀景點, 而是進入一個仍然 保有漁村生活氣息的場 域。由在地退休校長與居民自組的團隊帶領, 訴說漁村世代的智慧與產業轉型。 這場遊程由長年耕耘藝陣文化 的在地人帶領,讓參與者透過 北管樂器演奏與練習中,感受 到傳統藝術在當代的重量。 透過「雞籠無城 ‧ 食飽就行」的巡禮,參與者將穿 梭在這些香火鼎盛、廟宇林立的街巷之中,理解如 何以信仰維繫社群、如何以碼頭文化形塑基隆的多 元性格。 當地人常說,「這些菜,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怎 麼做」,其中蘊含的不只是技術,更是一段段 在地人的生命與土地記憶。 基隆的小旅行發展,源於文化部推動的社造計畫,透過深度文化挖 掘,使得在地關心公共事務的個人與團體,逐步形成凝聚社區的走 讀行動。本次將透過兩條路線,剖析其中內涵,期盼民眾透過雙腳, 一步一步從社造展開城市走讀。 文 黃映嘉 圖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 參與單位:葉淑花團隊、中華民國傳統民俗文化協會、 雞籠文史協進會 參與單位:八南社區、義建社區 從社造扎根的 上山下海看虎(好)戲 神碉怕麻富健趣、 義建雙龍走唯一 城 火燎原 2003 年 來 到 基 隆 投 入 社 造 活 動︐ 協 助 推 動 多 個 在 地 社 區 進 行 社 區 營 造︒ 根 據 他 多 年 的 觀 察︐ 社 區 小 旅 行 具 有 三 大 目 標 : 一 是 強 化 社 區 的 培 力︐ 使 居 民 能 藉 此 反 思 與 整 理 自 身 行 動 成 果 ; 二 是 促 進 社 造 家 族 間 的 互 動 與 協 力︐ 讓 不 同 社 區 彼 此 支 持︑ 串 聯 能 量 ; 三 則 是 對 外 推 廣︐ 讓 更 多 人 了解基隆的社造工作與在地價值 此 外︐ 隨 著 社 造 參 與 者 不 斷 根 據 過 往 經 驗 沉 澱 與 反 思︐ 小 旅 行 的 行 程 結 構 也 逐 漸 轉 變︒ 吳 偉 如 指 出︐ 從 早 期 偏 向 踩 點 與 觀 光 的 導 向︐ 近 年 來 已 修 正 為 更 關 心 議 題 與 社 區 人 群︒ 而 參 與 者 也 從 純 粹 的 觀 光 客︐ 轉 為 希 望 與 社 區 一 同 認 識 城 市 的 行 動 者︐ 促 使 小 旅 行 成 為 一 種 共 感 在 地 的旅行方式︒ 星 路線 路線 1 2 ① 走讀長潭漁村聚落、 長潭漁港潮間帶體驗觀察 ① 富健山/顏家古厝/通學步道改造點 ② 自然素材藝術手作點 ③ 走進綠色隧道/暖暖水源地 ④ 北管與炮獅文化 ③【雞籠無城‧食飽就行】西岸碼頭多元文化巡禮: 聖安宮→楊府廟→三千宮→午炮→通淮宮→后天宮 ② 漁娘傳情飲食工作坊 原本為荒廢山徑,經社區居民共同開墾 與整修,現成為健走的熱門路線。導覽 中講述顏家歷史與暖暖地區的發展脈 絡,建築本身具有厚實歷史,重新感受 當時仕紳風華。 運用行程中隨手可得的自然素材,透過 達人的帶領,創作出富有在地氣息,並 且別具意義的伴手禮。 義建社區多年來致力於暖西地區生態資 源調查與保護行動,在他們的導覽中, 為大家介紹水源地歷史,並一路順行百 年幫浦間、暖暖淨水廠、雙生土地公廟、 種子公園、西勢水庫,透過雙腳,除了 認識水資源與珍貴性,更讓參加者對當 地生態有更深的認識與敬意。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