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lung Way-夏季號

文字 ─ 黃映嘉 攝影 ─ 莊智淵 ● 氣象觀測員的一日工作任務有那些 ? 觀測員早上 7 點半就開始上班 , 確認各項儀器狀況 無虞 , 8 點會進行每日的第一次觀測紀錄 , 這也是 全世界所有氣象站同步進行觀測的時間 。 再來是 9 點 , 主要進行校驗工作 , 以確保儀器的數値正確 。 接著分別是 11 點 、 14 點 、 17 點 , 晚上則會進入自動 化觀測 。 ● 所有氣象都可以使用儀器觀測嗎 ? 除了雲量與雲屬要用人工判別之外 , 其他幾乎都可 以用儀器進行觀測 。 雖然現在有全天空攝影技術 , 可以將影像交由 AI 來判斷雲量與雲屬 , 但目前還在 測試的階段 。 ● 要如何用肉眼來觀測跟判斷雲量呢 ? 首先要 3 6 0 度環視天空 , 接著在腦中把所有雲 集中 , 並分析每一種雲的類別佔比為多少 。 ● 肉眼觀測雲量跟衛星雲圖看到的不一樣嗎 ? 衛星雲圖主要照整個地球 , 但氣象站會從自己所在 點進行觀測 , 看到的雲量會跟衛星雲圖不一樣 , 是更貼近在地的觀測方式 。 而且衛星雲圖只能看到 概括性的分布 , 並不會知道雲底下是否有下雨 , 溫 度 、 風速 、 風強又是如何 , 觀測的角度很不一樣 。 ● 要怎樣分辨雲呢 ? 雲的分類有十大雲屬 , 例如卷雲 、 堡狀雲 、 層雲 ⋯⋯ 等 , 然後會在這些大項目中細分層狀 、 夾狀 ⋯⋯, 等 外觀特色 , 其實跟生物或植物學很像 。 另外我們也有 圖鑑可以參考 , 一開始都需要邊看邊學 。 例如位在 抬頭環視海港天空 , 積雲 、 層雲 、 卷雲各有各的姿態 , 觀測員用眼睛記下它們的樣子 , 輸入腦中進行分類量化 , 最後再轉譯成數字與符號 , 列為綜觀氣象的數據之一 。 從流動不定的雲變成詳實的觀測資料 , 浪漫與理性原是一體兩面 。 高層的卷雲就會有很多變化型態 , 有些時候代表 好天氣 , 但也有可能是積雨雲發展至很高 , 或是 下過雨後被風吹散到高空 , 所以得一直反覆練習 、 核對圖鑑 。 ● 最喜歡觀測的基隆天氣型態 ? 喜歡夏天的天空型態 , 因為基隆冬天風很大 、 陰雨 綿綿 , 天空都是灰濛濛的層積雲 。 夏天通常很晴 朗 , 基隆本地發展的午後雷陣雨較少 , 大都是從山 區發展形成再移至基隆地區 。 午後雷陣雨的雲都是 在當地長大 、 在當地下雨 , 跟鋒面不一樣 , 例如台 北下午後雷陣雨 , 但基隆不一定會下雨 。 ● 作為台灣本島最北端的氣象站 , 又是港口 氣象站 , 有什麼特別任務嗎 ? 一般 比較針對綜觀天氣 , 為了氣象服務而 設 , 但是基隆 、 蘇澳 、 梧棲都是為了配合港區發展 才設氣象站 , 因此與港區作業互動密切 。 例如每天 觀測資料都要提供給漁業電台 , 他們會播報給漁民 參考出海狀況 。 或是當有颱風來襲時 , 會需要跟港 務公司一起開會 , 提供氣象意見 , 讓港務公司決定 是否要封港 、 怎麼樣對船隻較安全 。 最為最北端氣 象站 , 除了基隆地區 , 東北角也屬責任區域 , 像是 雙溪 、 貢寮 、 金山 、 石門等都是自動觀測站 , 我們 就得監測氣象狀況再進行回報 。 ● 喜歡氣象觀測員這份工作的理由 ? 在基隆氣象站每天都能看海覺得很漂亮 , 而且以前 是 24 小時觀測 , 可以看日出 、 日落 。 防災 、 暴雨等 災害性天氣事件時候壓力比較大 , 但是確實做好資 料監控與通報的任務就好 。 平常就是看看天空 , 看 有什麼特別的雲 , 因為一般人不會那麼仔細看 , 偶 而也會拍縮時 , 看雲的變化 、 跑動 、 怎麼發展起來 , 感受雲從無到有的過程 。 除了雲之外 , 彩虹 、 晚霞 也都很美 , 喜歡這份工作的理由 , 或許是著迷於天 色變化吧 。 氣象站主任 林 昆 緯 每天觀察雲系變化 , 以及 運用儀器監測氣溫 、 濕度 、 雨量 、 氣壓 、 紫外線 、 輻射 、 能見度 ⋯⋯ 等氣象數値 。 若有天災需提供詳細氣象 資料通報 , 避免災害擴大 。 氣象觀測員 夏 子 傑 24 25 流動 F LOW ・ 海港的雲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