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lung Way-夏季號

那是棟斑駁的洋樓 , 但在人們的心目中 , 卻早已被各種故事添加得五顏六色 , 抑鬱的黑色 、 瘋狂的紅色 、 詭譎的綠色 ⋯⋯ 。 但現在 , 傳說中的神秘洋樓居然打開了 , 途經的民眾無一不好奇打探 , 墊高 了腳 、 伸長了脖子 , 都想一窺究竟 。 那打開之後呢 ? 或許可以有些趣味的討 論與想像 。 林開郡洋樓建於 1 9 3 1 年 , 位於交通要 道 , 旭川河及基隆港北面的交會處 , 因此時人無 論乘船或搭火車前來 , 第一眼都難以忽視它氣派 的存在 。 洋樓見證了基隆的燦爛年華 , 經礦業大 亨林開郡建後不久 , 租給了著名畫家倪蔣懷 , 爾後空了數年 , 同棟的其他開間又轉租給美琪酒 吧 , 在美國駐台 1 9 5 0 年代間 , 專門接待美 國大兵 。 然而隨著美軍退出 , 生意關門 , 洋樓突 然蒙上一層陰影 , 情變 、 縱火 , 各種都市傳說流 傳 , 繪聲繪影 , 甚至名列全台十大鬼屋之一 。 但就在 2 0 2 2 年 , 令人驚喜地 , 洋樓打 開大門了 。 其實自 2 0 2 0 起 , 基隆市文化局 便積極與林家後人協調 , 取得修復同意 , 成功 向文化部申請 ﹁ 私有老建築保留再生計畫 ﹂ 補 助 。 並計畫在修復前打開空間 , 於洋樓變身前 文字 、 攝影 ─ 林郁姍 圖片提供 ︵ 洋樓外觀 ︶ ─ 吾然文化 、 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攝影 再次回望經年積累的模樣 , 因此邀集基隆 子弟吾然文化主理人張維真策劃 , 最終在 2 0 2 2 年夏天推出為期 10 天的限定展 ︽ 光照港灣 —— 林開郡洋樓亮起來 !︾ ﹁ 沒有人會願意聽到 , 自己的家一直 被說成鬼屋 。﹂ 擅於爬梳歷史脈絡的張維 真表示 , 其實諸多故事都是毫無根據的加 油添醋 , 洋樓承受了這麼多年的誤解 , 是 該還給它公道了 , 它就只是一棟染了太多 歲月風霜的房子 。 ﹁ 林開郡洋樓是基隆港灣唯一現存的八 角圓頂塔樓 , 有著重要地位 , 保存與修復勢 在必行 。﹂ 張維真撫摸著斑駁的牆面 , 這或 許是最後一次看到這面牆的紋路了 , 修復後 的模樣如何都是未知 。 所以他聯手 ﹁ 無制設 計 ﹂ 操刀展覽空間時 , 不添加過多物件 , 必 要的燈飾 、 少量的邊框裝飾 , 也都刻意蒐集 老物來呼應 、 呈現 , 最重要的是 ,﹁ 讓老屋 能盡可能展示它原本的面貌 ﹂。 展間裡的一張長桌 , 上頭以一塊塊海 棠花窗為文物襯底 , 敘說洋樓走過 90 年長 長的歲月 。 其中最特別的是由在地團隊雞 籠卡米諾所收藏的 ﹁ 領收證 ﹂, 是林開郡 與中臺商事株式會社 交易收據 , 面額高 達 5 千 圓 , 相當於當時國小代課老師的 10 年薪水 , 由此可見煤礦產業盛極一時 , 資 產雄厚 。 牆面上則交錯著老照片和插畫 , 靜靜地用圖像展演洋樓及周遭環境的面 貌 , 例如曾經旭川河上船來船往的樣子 。 還有一面牆上 , 則是來自阿戴商號的花藝 , 分別以三種顏色描繪洋樓與基隆的時序 , 過去的紅 , 繁花似錦 ; 現在的藍 , 蟄伏 、 串連各種可能 ; 未來的綠 , 以時間紮根 , 終將茁壯 。 這次打開的一樓空間看似小巧 , 但其 實張維真更想跟民眾溝通討論的是未來 、 無限大的想像 , 梳理歷史脈絡 , 為的是能 有更清楚的立基點 , 藉以展望未來的洋樓 , 是否還能有跟基隆在地更有連結的可能 , 因此設置 QR code , 廣邀民眾表達意見 。 未來的洋樓 , 或許正是你 、 或妳腦中想像 的那個空間 。 一探洋樓的 18 19 浪潮 WAV E ・ 回家探險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