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基北北桃藝文總覽》
1989 年至 1995 年間就讀於丹麥皇家美 術學院。成長過程深受自然環境的啟發 影響了他對空間與感知的思考。畢業後 在柏林創立了「奧拉弗·埃利亞松工作 室( Studio Olafur Eliasson, SOE )」,集 結各領域的專業人才,由藝術家與工藝 師、建築師、檔案管理員、研究人員、 行政人員、廚師、藝術史學者及技術專 家組成的大型團隊共同運作。 1997 年起 陸續於世界各大美術館和公共場域展出 作品,其創作形式涵蓋裝置、繪畫、雕 塑與攝影。 埃利亞松以感知、強調環境共創的 作品享譽國際。代表作包括 2003 年曾 代表丹麥參加第 50 屆威尼斯雙年展, 同年於倫敦泰特現代 ( Tate Modern ) 美術館展出《天氣計畫》( The Weather Project, 2003 ),在美術館的 Turbine Hall 中創造出一個巨大的人造太陽,利 用單色燈光(黃色單頻燈)、霧氣與鏡 面天花板,模擬出一個讓人沉浸其中的 日光空間,觀眾坐或躺在地上仰望「太 陽」和自己被鏡面反射的身影。其意義 在探索人類對自然的想像、氣候的感 知、以及公共空間中的集體行為,運用 藝術探索氣候變遷的議題引發關於氣候 與情緒的討論。 另外如《紐約瀑布》( The New York City Waterfalls, 2008 ),他在曼哈頓、布 魯克林大橋、 Governors Island 等沿岸 建造了四座大型人造瀑布, 30 米高。其 (此作品並未於本展展出,僅供參考) 奧拉弗·埃利亞松,《紐約瀑布(布魯克林碼頭)》 The New York City Waterfalls (Brooklyn Piers) , 2008 。攝影 : Julienne Schaer 圖片由 Public Art Fund 提供。 © 2008 奧拉弗·埃利亞松。 (此作品並未於本展展出,僅供參考) 奧拉弗·埃利亞松,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天氣計畫》 ( The weather project ), 2003 。攝影 : Olafur Eliasson 。 圖像由藝術家; neugerriemschneider, Berlin; Tanya Bonakdar Gallery, New York / Los Angeles 提供。 © 2003 奧拉弗·埃利亞松。 文化快遞 JUL 2025 33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