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基北北桃藝文總覽》

憶、共鳴與對話的場域。正如計程車 不只是交通工具,更載著多元的故事 與未來。 網路聲量全面點燃:觀眾與產業 的雙向共鳴 早在典禮前夕,臺北戲劇獎的線 上聲量就已全面點燃。自 4 月 28 日官 網上線以來,流量與參與熱度持續攀 升, 5 月 23 日開啟的觀眾票選更成為 聲量高峰,不 僅激發對入圍作品的實 質參與,更帶動觀眾之間的高度討論 與社群共鳴。 目前為止,網站單月瀏覽量突破 8 萬人次,投票人數超過 2.5 萬,不僅讓 入圍者切實感受到觀眾的關注與肯定, 也證明戲劇獎成功跨出劇場圈,吸引 更廣泛的文化觀眾投入。 不只是看戲,也為劇場提供新的 觀點與對話。「臺北戲劇獎」從評審制 度設計從源頭就強化觀眾參與,讓戲 劇獎不只是「為劇場人而設的獎項」, 更是一座連結觀眾、劇場與公共討論 的橋樑。 從榮耀到對話:戲劇獎不只 頒獎,更打開重視與交流 戲劇獎從不只是頒獎典禮,更是 一場關於劇場的集體發聲。除了紅毯 與節目演出,典禮前,典禮籌備小組 也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完成 了一系列入圍者形象攝影。 這不只是形式上的曝光,而是讓 每一位無論在台前或幕後的創作者, 以全民大劇團《大畫昭君~觀落雁》入圍最佳音樂劇類女演員獎的 方宥心。攝影:林科呈。 紅毯主持人徐鈞浩。攝影: Fina 。 文化快遞 JUL 2025 8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