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基北北桃藝文總覽》

實境( VR )、擴增實境( AR )、區塊 鏈、資料視覺化、演算法藝術等當代 技術,探索它們如何與藝術交織,發 展新型態的敘事與觀察方法。 作品以清代甲午戰爭時期作為軍 事防護巡洋船艦的「廣丙艦」,及二 戰時期被日本政府徵用為運輸船的 「滿星丸」與「山藤丸」為靈感,藉 由水下拍攝與聲音採集,重構虛實交 錯的歷史現場。影像中呈現潛水員定 期監看「山藤丸」的水下作業過程、 澎湖耆老葉成仁即興吟唱褒歌〈討海 歌〉的演出,以及表演者潛入海中所 演奏自製螺旋槳樂器的片段,搭配透 過聲納與水下錄音交織的聲響,打造 結合科技與歷史的沉浸式聲響演出。 除了影像裝置之外,天花懸掛的 聲納水箱會不定時閃爍,播放由香港 作曲家許德彰協作編制的實驗聲響。 展間末端則展出三件沉船水下考古文 物及研究資料,如 1930 年代出土自 滿星丸,印有山下汽船商標之青花瓷; 19 世紀末出土自廣丙艦沉船的子彈; 20 世紀初出土自山藤丸沉船的船艙圓 窗構件,帶領觀眾進入藝術家跨域合 作的研究歷程,藉由遺跡與遺物所留 下的線索,建構出回應歷史航程的作 品敘事與想像。 展覽期間每週四至週日下午每場 約 50 分鐘的預約制演出,邀請觀眾參 與一場多人連線的 MR 混合實境體驗, 進入跨時空的視覺、敘事、及聲景航 程。結合遊戲引擎建構的 VR 虛擬場 景和 AR 擴增技術,將虛構與真實畫 面交錯並置,搭配多頻道錄像與混音 聲響,讓觀眾化身為 5 位虛擬角色, 包括清朝水師、二戰日本海軍軍官、 兩個早期潛水員、清代傳說生物海和 尚,搭乘虛擬船艦穿梭於三艘沉船的 歷史場景。過程中海面上佈滿巨大的 沈船文物,參與者手握著不同管樂器 2025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線下計畫「沉沒的聲音」。許家維,《沉 沒的聲音》(影像截圖),混合實境、聲納裝置、六頻道錄像裝置, 2025 。混合實境版本體驗長度 50 分鐘,錄像裝置版本片長 14 分 30 秒,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5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線下計畫「沉沒的聲音」。許家維,《沉 沒的聲音》(影像截圖),混合實境、聲納裝置、六頻道錄像裝置, 2025 。混合實境版本體驗長度 50 分鐘,錄像裝置版本片長 14 分 30 秒,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文化快遞 SEP 2025 29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