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基北北桃藝文總覽》

關係群像系列作之一,葉采薇提供。 動的頻率比平常更快嗎?還是魚群在 水面上輕快翻身的個體數量比平常更 多?如果送給莊子一把熱顯像儀,他 會不會說:「這群魚的體溫比平常高, 代表他們處於較為興奮的情緒,所以 得證他們快樂」? 關於「動物到底在想什麼?動物 眼裡的世界是什麼樣子?」近年來動 物感官的研究成果提供了許多思考的 方向。五月底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登場、 由科學與當代藝術策展人林承緯(大 緯)策劃的展覽「環世界日誌」延續 這樣的關懷,透過 9 組藝術家的作品, 討論人類如何透過科學技術與藝術技 法,從動物自身出發去理解動物。然 而在這樣「嘗試靠近」的旅程上,往 往也暗藏著人類本位的侷限、社會慣 習的思考陷阱與科技樂觀主義的幻想。 讓我們透過展覽的前三組作品,來感 受一些端倪: (錯誤地)靠近一隻草履蟲 在王懷遠的《草履人生》中,藝 術家將從中研院植微所顧銓研究室取 得的草履蟲生活影像,套上鄉土劇八 點檔的角色設定與狗血劇情。映照的 是我們常透過富有劇情、搭配講解的 「類動物紀錄片」來認識遙遠地方的 動物們。「殘忍獵殺」、「享用饗宴」、 「靈巧敏銳」,當這類用字遣詞都融 入我們的刻板印象與想像中,我們究 竟是「認識了草履蟲」,還是「認識 了人類眼中的草履蟲」? (有極限地)貼近一隻貓 在羅晟文的《伸縮耳》中,藝術 家改造了一組超音波感測器,讓它可 以將貓咪聽覺範圍的頻率轉換成人耳 可以聽見的聲響。藝術家接著戴上它 生活,一天 24 小時一共 30 天。我們 可以在這裡稍微停下來去思考:「超 草履蟲拍攝畫面,王懷遠提供。 文化快遞 JUN 2025 19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