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北北基桃藝文總覽》

Openbook書房 文╱圖 Openbook閱讀誌 如果 2020 是一本書 回首2020年,因為疫病衝擊到社會的各個層面與行業,處處都特殊,以至於特殊成了常 態;如常不受影響者,反而是異常。但如常與異常很難截然二分,即使在同一個產業內,影 響與衝擊也不是均質地發生。書籍如何透過知識轉化的能力,反映臺灣的社會在過去一年中 集體關注的焦點。 《我們的最後進化》由實際置身運動之中的十多位香港媒體人留下的見證與紀錄,鮮活 直接,透過集結成書,避免文字在動盪與迅速變化的局勢中被沖刷掉。香港政治學者馬嶽 《反抗的共同體》下筆兼顧歷史縱深,有助於香港以外的讀者建立脈絡。作家韓麗珠的《黑 日》可讀到小說家的第一手觀察,也可感受作者身心狀態的轉變。 面對生死,我們都需要一盞明燈,《走在,沒人想去的地方》記錄了日本資深藝人樹木 希林在身故前最後的採訪,這位家喻戶曉的老演員並未受死亡的鼓動做些瘋狂的事,而是在 日常中,舉重若輕地面對人生大限。《農夫哲學》作者罹癌之後,在植物的死亡與重新栽種 中,尋得生命的答案。 書寫自我的身分認同,往往出現於某個獨特的文化群體,以及他們如何認識自己的文化 脈絡。《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我很害怕》書寫自我認同的不安、疑惑、痛苦,記錄平埔原 住民族青年生命故事的《沒有名字的人》則道出處在夾縫中的集體遭遇。 面對數位科技的全面性影響,《牆國誌:中國如何控制網路》探討中國如何利用科技強 化威權統治。而這個問題,不只出現在極權政府,數位科技「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特性,對 於商業、政府組織來說,提供了史無前例的機會來掌握消費者/人民的行為。《監控資本主 義時代》與《被科技綁架的智慧城市》即在同一個主題框架下拋出問題,敲響警鐘。 更多好書報導, 可上Openbook閱讀誌 54 文化快遞 JAN 2021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