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lung Way-秋季號
從屋內的日式 、 通風孔道 、 風呂爐灶 接口以及特意保 , 試著體會 當年的居住情境 。 今日的舊舍如新 , 引人回味再三的是發 生於屋舍內外的老故事 , 他的姊姊許中平 說 :﹁ 雖然我已經 93 歲了 , 曾居住在裡面 的情景 , 都還留在腦子裡 , 不會忘記 。﹂ 她在婚後因丈夫戰亡也帶著女兒回娘家居 住 , 記得當年在最高峰時期 , 房子曾同時 居住過二十多個人 , 除了自家親人 , 這當 中也包括父親的舊識 。 這些隨國民政府撤 退來台的軍中同袍 , 在尙未覓得居所之前 , 也曾陸續借住於此 ,﹁ 不僅大家得輪流用 餐 、 使用衛浴設備 , 小孩也只能睡在日式 衣櫥裡 。﹂ 雖然克難 , 但一大家子也是熱 熱鬧鬧 , 一眨眼也就這麼撐過了移居來台 那靑黃不接的階段 。 許中平的女兒作家溫小平仍記得睡在外 婆家的那些夜晚 ,﹁ 每一個房間之間都是 拉門 , 沒有什麼隔音 , 小時候都會聽 到此起彼落的打 , 但遠方的均勻浪 聲很像催眠曲 , 讓我可以不理會那些 , 安然入睡 。﹂ 在這晴朗的初秋早晨 , 許文正帶著溫小 平回到了往日曾住過的宅院裡 , 往事歷歷在 目 。 在這裡 , 他度過了 39 個年頭 , 從一個小 男孩長成了高壯的少年 , 看著父母白了髮 , 也見著自己的孩子在這裡成長 ; 看著往昔的 沙灘成了商港 , 也見著鄰人起高樓 。 他在這 裡留下了一代人皆能有共鳴 記憶 而這些 點滴將隨著眷舍的保留而有所依歸 , 持續為 後世子孫講述關於時代的特別故事 。 Fragments Time 16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