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lung Way-秋季號

﹁ 人不要被拘束的太 坐在騎樓喝咖啡 、 開懷聊天 就是基隆最海派的模樣 。﹂ 不論晴雨 , 總能看見基隆街頭的騎樓 下 , 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寒暄 、 喝咖啡 , 對 於這樣的常民景象 , 現年 82 歲 、 從事文史 工作多年的林勝義豪邁地說 ,﹁ 如果在店 裡喝咖啡 , 講話都要小小聲 , 但是在騎樓 喝咖啡 , 可以毫無拘束的聊天 , 也可以抽 菸 , 很適合基隆人 , 基隆人的個性就是很 Open !﹂ 提到基隆的騎樓文化 , 林勝義表示是 有脈絡可循 。 基隆從靠海小漁村發展至繁 榮大港口 , 隨之而生的各行各業 , 包括漁 夫 、 礦工 、 碼頭工人 、 船員 ⋯⋯ 等 , 都需 要方便好取得的食物 , 以補充勞動後的飢 餓感 ,﹁ 因為基隆的房子大部分偏小 , 做 餐廳不一定適合 , 所以就會有在騎樓 、 天 橋下提供吃食的攤販 於是逐漸發展起來 騎樓文化 。﹂ 林勝義更補充著說 , 騎樓下 一攤接著一攤的景象 其實也是廟埕攤販 的延伸 ,﹁ 文化的形成 , 都是跟人的行為 有關 。﹂ 再將話題收攏至咖啡文化 , 早在 60 、 70 年代就於基隆經營咖啡廳的林勝義 , 更 是自豪地說 ,﹁ 基隆人很能接收新鮮的 東西 , 只要抓住文化脈絡就可以成功 。﹂ 彼時 , 林勝義在現今愛二路的轉角店面開 設咖啡廳兼百貨 ﹁ 美加美 ﹂, 當時新引進 的虹吸式咖啡 , 一杯要價 45 元 ︵ 約略現在 4 5 0 元 ︶ 賣得卻十分好 , 尤見基隆人 對時髦事物總是抱持開放心胸 。 後來 , 越來越多咖啡攤販選擇進駐騎 樓 , 加上咖啡本身有提神功效 , 使得依港 而生 、 需要大量勞力工作的人們幾乎人手 一杯 , 自然而然凝聚出 , 一定要去騎樓下 買杯咖啡的日常 。 因此 , 依循時代而生的 文化 , 在長輩心裡紮了根 , 就算已不從事 高度勞力的工作 也一定要在午後跟朋友 喝杯咖啡 ,﹁ 咖啡本身就是草根文化的一 種 , 這跟基隆人血液裡的海派個性不謀而 合 。﹂ 林勝義大口啜飲咖啡 , 隨後吐出摻 有歷史香韻的話語 。 或許 , 對於居住在基隆的長輩而言 , 喝咖啡的重點不在於淺焙或中焙 、 要喝手 沖或是虹吸都可以 , 他們主要品的是往日 文化的延伸 , 以及當下與好友豪爽聊天的 快樂 。 阿信咖啡店 基隆市仁愛區愛五路 3 號 16 17 浪潮 WAV E ・ 海派午後 - 騎樓下喝咖啡 、 戶外廣場唱老歌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