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文化開傳06】

37 36 專欄文章 Column Column 專欄文章 人不等 ) 一起玩 playback 的經驗,但回到國中 校園每週一節 45 分鐘的整班 (25 人左右 ) 授 課,以及是「自己學校的老師」形象,還是 讓我不斷的邊走邊調整步伐。 Play back 劇場,在台灣譯為「一人一故 事劇場」,是一種即興的民眾故事劇場。跟 一般的戲劇表演不同的地方在於,這是一種 沒有劇本的演出,演出題材取自現場觀眾分 享自身經驗的故事與心情,在主持人的引導 下,由演員和樂師即興運用簡單有系統的表演形式,回送給故事主人和現場觀眾。 也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教給孩子們的不只是演出技巧、舞台走位;更重要的是, 如何聽到故事的重點,並且在短時間內運用肢體、聲調、走位把這份理解演繹出來。 依據自己過去學習 playback 的經驗,我把上述這些重要的元素透過遊戲,一個 一個拆解練習。在遊戲中,自然的打破身體界線、專注遊戲、默契考驗、即興丟接 球、從靜物雕像到活起來的雕像會說話……。然後在彼此分享的短篇心情中,一開 始只是同儕間笑鬧的模擬,卻感覺莫名的「中」( ㄓㄨㄥˋ),少了批判,卻多了一 種被懂的感覺。孩子才突然發現,他們已經從 play/ 玩,漸漸的會 play/ 演,竟然學 習了 playback 的入門形式—「流動塑像」(fluid sculpture)。這是一種以簡短、抽象的 方式,將聲音及動作結合,來表現說故事者的分享。演員們一次一人一個現場即興 塑像,其他演員依次加入聲音及動作到 前一個完成的動作上(Jo Salas 1996)。 於是,孩子們分享的簡單心情,或是賴 床、或是考試壓力、或是被誤解、或是 贏球的開心……,總能得到 3~5 個從故 事中截取不同面相的各式心情,立體而 豐富,微妙的貼近自己的心。 孩子們一開始發現自己有這樣的神 戲劇夢工廠 戲劇夢工廠 流動塑像-不敢直視的心情 模擬導師看完表演的心情 奇魔力,總是開心的。但,也受限於國中生 習慣的表達方式 - 總是語言多過於肢體。加 上一直以來我總是透過各種遊戲來餵養他們 進入學習,我想往前推進,孩子們仍然常處 在「今天要玩什麼遊戲」的狀態。好不容易 引君入甕,卻感受到孩子們好像要往甕口方 向溜走時,我只能調整策略,搬出一些我稱 之為「橋樑遊戲」的遊戲 ( 註二 ),或是肢體 聲音的放大與縮小,或是情緒卡的演與猜, 或是比手畫腳…,同時滿足他們想玩,我想 更精緻流動塑像的意圖。第一學期的最後一堂課,我們還把導師請來說故事,因為 這個班的師生關係很好,孩子一方面可以很放得開的在導師面前展現自己學習到的 神奇才藝,另方面又可以透過模擬導師的心情,而得到一種小小的揶揄感,這份雙 重滿足,奠定了我們繼續往下走的動力。 從 play/ 玩,到 play/ 演,關於 playback,孩子們是這麼說的 : 「把別人說的故事,沒有劇本也沒有編排過,用短短的幾句話,把他的故事演出來」 「把自己的個性和說故事人的想法融和在一起」 「如何抓到演出的重點,如何演得到味,還要兼顧各方面,隊形、動作、情緒、接 觸……等」 「一種表演方式,更加接近觀眾,也更加有變化」 「將生命的青春活力綻放出來,在這堂課中,你能把真實的自己呈現出來,能去詮 釋其他角色的人格特質,讓自我的表情、言語,於觀眾眼中發揮到淋漓盡致吧!」 註一:臉書搜尋粉絲專頁遊戲基地劇團 -Playspace Playback Theatre 註二:仿詞取意於幫助孩子從圖像為主的閱讀(繪本),跨入文字文本閱讀的「橋樑書」。 蠟像博物館-花盡巧思的雕像等待被取代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