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lung Way-冬季號

世紀 。 即便 2 0 1 8 年自基隆港務分公 司退休 , 口條與腦袋清晰的莊耀輝 , 細數 著基隆港邊的記憶 , 仍仿若歷歷在目 。 從自身經驗 , 看基隆港的過往風貌 從基隆港東二碼頭倉庫庫工做起 , 莊 耀輝曾擔任裝卸督工等職務 ,﹁ 那時的基 隆港非常繁忙 , 報關行最多有八百多家 , 從白天到晚上 , 運輸業 、 航商 、 貨主等每 個人都非常忙碌 , 忙著迎接並發送來自 日本 、 歐美的貨物 。﹂ 彼時的基隆港尚未 有貨櫃 , 在船多 、 貨物多的年代總仰賴人 力 。﹁ 一天大概會 兩百個工人 工作 。﹂ 莊耀輝 機械化的今日 , 已經不需要大量的勞 力 , 報關行也多採電腦化作業 , 昔日與工 人們緊密分工的風景 , 在今日的基隆港碼 頭已難以復見 。 莊耀輝於 2 0 1 0 年左 右 , 始擔任基隆港務分公司的公關 或稱 攝影官 ﹁ 攝影官 ﹂ 為公務機關單位中 , 跟隨長官隨行拍照的人員非正式職稱 他 除了為來到基隆港的各機關 、 團體導覽解 說 , 分公司所有公關活動的攝影工作 , 也 都在莊耀輝的職掌範圍 。 從興趣到工作 , 攝影的初衷 是 ﹁ 喜歡 ﹂ 擔任攝影官一職全憑機緣 , 事實上 , 莊耀輝對於地方文史 、 對於蒐集照片有著 濃厚興趣 , 本身亦熱衷於攝影 。 莊耀輝在 O L D s t r e e t s NEW mark w i t h 1 9 6 0 年代末來到基隆 , 憑藉著純粹 的喜歡 , 在工作之餘開始蒐集 、 拍攝基隆 的景貌 , 亦透過影像敘事 , 記錄下自己曾 經的工作場景 。﹁ 整理文史資料是我的興 趣 , 你看這張照片 , 它的拍攝年代可能比 1 9 6 5 年更早 。﹂ 如 此 的 喜 歡 延 伸 到 工 作 之 外 , 2 0 0 7 年起 , 莊耀輝擔任基隆市文化 局志工 , 投入在地文化資產的導覽 、 巡守 與教育 。 在 2 0 2 2 年 , 已累積服務時 數達三千小時 , 服務逾十年歲月 。 莊耀輝 以影像記載地方的故事 , 也用行動傳遞基 隆的故事 。 退休後 , 仍不輟於基隆文史保存 從日本時代至今 , 約有近萬張的基隆 港老照片需要建檔 、 數位化 , 而莊耀輝在 2 0 1 8 年自基隆港務分公司退休後 , 仍持續協助數位化建檔工作 。 要能辨認各 張老照片的拍攝年代 , 必須對於基隆港的 各期建設有著深入暸解 。 數十年深耕基隆 港邊的歲月如同龐大資料庫 , 莊耀輝依據 照片中的景物 、 特殊船隻作為線索 , 又或 是根據停泊在東 / 西岸的特定碼頭 , 一一 為老照片補上脈絡 。 ﹁ 我覺得文化是一點一滴的累積 , 如 果耆老不留下來 , 有一天 , 這個文化就消 失了 。﹂ 今日的基隆景貌與昔日歷史緊 密相扣 , 莊耀輝如數家珍般地說著 ,﹁ 一 道 、 二嶺 、 三沙灣 、 四個港 、 五個基隆 …… 。﹂︵ 註 ︶ 而基隆對莊耀輝而言 , 也 的確從異鄉成為家鄉 ▲ 老照片拍攝者 : 莊耀輝 | 地點 :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 時間 : 1975 年 ▲ 老照片拍攝者 : 莊耀輝 | 地點 : 基港大樓 | 時間 : 1984 年 註 : 一道指的是獅球嶺隧道 , 二嶺是佛 祖嶺和獅球嶺 , 三沙灣分別為大沙灣 、 二沙灣 、 三沙灣 , 四個港為田寮港 、 牛 稠港 、 石硬港 、 蚵殼港 , 五基隆為形容 與基隆相關字義的地名與地景 : 基隆 山 、 基隆河 、 基隆港 、 基隆市 、 基隆嶼 。 12 13 浪潮 WAV E ・ 從老照片發現基隆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