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北北基桃藝文總覽》
隈研吾認為,建築不應該成為融和性 環境成長歷程的障礙,而是連結人與環境 的橋樑。「V&A博物館丹地分館(維多利 亞和艾伯特博物館丹地分館)」是蘇格蘭 首座博物館,鄰泰河(River Tay)水岸,隈 研吾取法奧克尼群島海崖景觀,使用碎石 骨料、紋理粗獷的預鑄混凝土板變換不同 角度水平疊放,形成有豐富陰影及變化的 「懸崖」,鏤空建築中央,重新連接起街 道與水岸、都市、與自然。菲律賓之新石 器時代文化遺產所設計的「祖先的智慧博 物館」,連結當地地貌景觀與史前時代洞 窟居所的空間文化記憶轉譯為建築,孕育 出與當地的文化融合為一的空間地景。這 樣的概念是一種東方文化中的「境象轉化 (mindscape representation) 」,謙卑地將 人造物與大地融合,如同柳宗元在《始得 西山宴遊記》中登頂不言「征服」,而識 得人之卑微應與大地化合為一渾然而為一 體。 2021年秋季竣工的「早稻田大學國際 文學館(村上春樹圖書館)」,隈研吾在 舊建物間鑿出隧道串連新舊建築,不經意 間將現實環境與館內的村上春樹世界連 結。上述建築作品皆以孔洞概念出發;在 隈研吾2020年冬季剛竣工不久的「東京工 業大學 TAKI PLAZA」中,他利用傾斜的 設計,連結人與人的相處空間、場所與場 所之間的無縫銜接,將人工建構物化身為 具備天然大地質感的斜面,與周圍地景融 為一體。 「安徒生博物館」位於奧登色安徒生 的故居,以「時間」納入獲取建築創作靈 感,將《安徒生童話》世界,與當地尋常 可見的綠樹籬,隔出各自對應的故事時 空,讓宛如庭院般的地景成為此一「非典 型博物館」的空間邏輯,參訪者穿梭其中 感受地景所生成時間的流轉暗示,並沈浸 故事之再體驗中。位於日本愛知縣的「GC 齒科博物館研究中心」將日本古法工藝 中,無須使用釘子或者黏著劑進行接合的 「千鳥」格狀結構體,透過60公釐見方的 木條搭建而成的木製建築;此即隈研吾建 築的邏輯:「有機性地景環境之覺醒」。 24 俒⻋䘰黃 SEP 2021 安徒生博物館 ©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V_A博物館丹地分館 ©Ross Fraser McLean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