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北北基桃藝文總覽》

劃,分析了解扶植對象目前所處的階段與面 臨的困難,每個人針對計畫書提出幾個問 題,透過問題的彙整以及扶植對象先前填寫 的需求問卷;工作團隊反覆討論如何適當分 類扶植對象,並指認他們目前迫切需求的幫 助為何。分類之後,主持人與召集人根據計 畫的屬性與創作取徑,提出橫跨產學的專家 人才庫作為陪伴輔導團,並共同討論適合每 一個計畫需求,進一步安排專家擔任輔導委 員進行訪視,近身理解藝術家或團隊,以及 其目前的狀況與所面臨的挑戰。 入選的47個計畫,在某種程度上,反映 出臺灣當代新興藝術家或團隊的集體面貌。 計畫有平台整合型的,比如盜火劇團的「華 文劇本LAB」架設新創劇本孵化平台,或是 風乎舞雩的「風編舞:不孤單創作計畫」打 造青年編舞家培育平台;亦有位處不同階段 的創作型計畫,比如楊帛翰的「齊天大聖. 哈努曼」計畫聚焦在初期的田野以及劇本草 稿書寫,而「她的實驗室空間集」的「如 果,家族旅行創作計畫」則已經是在有雛型 的作品上繼續深化,加以琢磨。整體而言, 青壯一代的新興藝術家主要以跨領域與跨文 化為藝術創作方法。就跨領域而言,不少計 畫融合了多種藝術創作類型,諸如戲劇、舞 蹈、視覺藝術策展、地方創生以及數位媒體 創作⋯⋯等等;就跨文化而言,在網路資訊 爆炸與文化全球化下成長的一代藝術工作 者,更熱衷於探索文化差異的邊界、歷史記 憶的虛實、科技與人性的互涉,以及在地與 全球的辯證關係。如此多元與跨界的創作方 向與方法,必然需要龐大且全面的人才資料 庫來支應,因此安排的輔導委員名單橫跨戲 劇、舞蹈、科技藝術、視覺藝術、參與式藝 術、地方創生、戲劇理論、藝術行政、藝術 教育、策展、戲劇構作⋯⋯等等專門領域。 幾次的訪視下來,發現多數剛起步的藝 術工作者還處在摸索自己生命經驗的狀態, 他們面臨的創作問題,往往跟自我生命狀態 的拔河有關,他們需要的可能不只是具體的 田調方法,身體訓練方法⋯⋯等等技藝導向 的具體指引,而是透過與前輩的對談,創造 反身性思考的空間,去面對自己投入藝術創 作的初心為何?真誠地詰問自己,透過藝術 創作,到底想解決什麼生命的問題,或是達 到什麼樣的人生目標。而較為成熟的創作 31 2021 NOV 俒⻋䘰黃 創作研究工作坊邀請臺灣大學汪俊彥老師講授「歷史與問題意識」。 訪視創作計畫時,輔導委員藍貝芝與表演團隊合影。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