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基北北桃藝文總覽》
為捍衛自己當年的「依法正義」,不惜 與兒子撕破臉,還勸說黃母不要抱怨; 退休後的他,修佛、讀經、寫字、修身 養性,經常說著自以為的佛式語言,「一 切都是業力因果,諸法無相,諸行無 常」,在劇中是令人生厭的反面人物, 塑造得有點單面向。而同樣是年輕世代 的彥博和心怡,則是從成長歲月裡不甚 明白地背負著家族秘密及白恐創傷遺 產,到揭密、發現與追求夢想的重生, 將惑亂予以釋懷。 整齣戲的人物對話和語言,經常 出現欲言又止的情形,可是又感到人物 似乎知道在隱藏些什麼,或為什麼而隱 藏,在觀演訊息不對等的狀態之下,這 就讓人覺得很憋悶。全劇沒有直接明講 蘇父當年就是審判黃父的法官,甚至也 沒有明講黃父究竟犯了哪一條罪刑,只 讓黃母自己承訴是告密者(但卻是不知 而為),後續還安排心怡想像當年母親 是如何告發父親的場景。這種曖昧不明、 似有所指、諱莫如深的戲劇狀態,看似 寫實日常,實則暗含象徵寓意,詭譎狡 獪,正是編劇陳建成所擅之處。 猶記得劇中心怡曾說,算命的要她 「不要碰政治」(這應該屬於戒嚴時代 /世代的語言),但政治偏偏會來碰你, 臺灣是個泛政治化的島嶼,不同年代的 政治治理技術各異,但總是無所不在, 人人無以遁形,且跨越時空,影響深遠。 當代編劇技術對這般景況,自有因應之 道。 文化快遞 FEB 2025 24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