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基北北桃藝文總覽》

物的關聯性來接近世界的,即便它使用 「已知」來進行預測,與藝術在未知中 探索「不可知」不盡相同,但只要能在 邊界意識中創造出事物的新秩序,「過 多」依然具有創造性。在這個語境裡, 藝術可能從很早以前就開始追求「語言 模型」無法創造的「感覺模型」了,因 為 AI 追求的是效能,目的性明確,而藝 術追求的是一種存在的價值,一種即便 不斷定義,也永遠抽象的感覺。 這個展覽是當前臺灣中生代與新生 代創作者,在超越議題批判以及智識門 檻的過程中,試圖創造共鳴的成就,也 是相對於永無止境田調的填充內容更為 謙遜的洞見。他們在語言系統裡成為他 者,在與現實切近與疏遠的過程中編織 著遠方,遠方永遠是抽象的,抽象的極 致會迎來純粹,而純粹則會為普遍性帶 來契機。 左上/劉文瑄《生鏽的小女孩》,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左下/吳聯吟《健身房》 右/黃立穎《轉折》 文化快遞 FEB 2025 12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