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北北基桃藝文總覽》
㼠겗暶⼦ Features 文╱曾俊豪(特展顧問) 圖╱台北偶戲館 神匠鬼斧造容顏 臺灣木偶之父許協榮 1953年,新興閣掌中劇團鍾任壁開啟了 金光戲時代的序幕,藉由舞臺設計、布景、 燈光、中西合併的音樂呈現、戲偶雕刻創作 等,這些由不同藝術領域的高手造就了金光 戲的輝煌時代。其中,出生於彰化芬園大竹 村的許協榮(1925-2002)正是這次劇場文 化革命中的戲偶雕刻師,當時吳天來正為新 興閣所排演的新戲《奇俠怪影》,由許協榮 負責雕刻設計100顆偶頭。同時期的《大俠 百草翁》、《斯文怪客不足生》等戲的主 角,也陸續交由他設計雕刻。 當時,偶戲是在劇院演出,因而戲偶的 造形與色彩表現,需要有別於傳統戲偶的造 型、色彩及大小;螢光顏料的應用配合燈光 的操作,造就了「金光」的效果。戲偶設計 製作風格上根本的改變,自此正式開啟了臺 灣木偶在地化的先聲,也影響至今屬於臺式 偶頭的雕刻形式。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彰化 巧成真的徐析森(1906-1989)被譽為「臺 灣花園」,是以延續傳統閩南戲偶風格為 主;而許協榮則開創了前所未見的新風格- 光怪陸離的人物造型、巧思妙想的仙道人 物,造就了無數戲劇中的靈魂人物,深深烙 印在40、50年代人的心中。其雕刻技藝沒有 師承,完全來自模仿與自我不斷虛心學習, 終成一代大師,亦被後人稱之為「臺灣木偶 之父」。 18 俒⻋䘰黃 APR 2021 許協榮及許金棒刻偶作品 西遊記主要角色偶頭(許協榮刻偶作品)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