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北北基桃藝文總覽》

顧世勇說草間彌生的作品是「身體的(感知的perception)」、塩田千春的作品是「大腦 的(知覺的cognition)」。然而,肉身(感官的)和智性並不截然對立,具象的肉身不在, 換了能震撼知覺和意義性的「他者」迴盪出形而上的「狀態」去激發「看不見的存在」及 「不在場的真實」。如同海德格的「所在(Dasein)」所揭示的「存有(Being)」,如同我 們感受「幸福感、家、愛」等,並非來自肉身的、形式具象的感官,而是來自知覺和意義性 生產「所在」的狀態。 塩田千春的作品《不確定的旅程》(2016/2021,金屬框、紅毛線,尺寸依空間而 定),線的張力彼此糾纏、交織、斷裂、拆解。它們總是映照出藝術家內心世界的一角,同 時彷彿也在表達人與人之間糾葛的關係狀態,以及一個存在於未知旅程後段暫時不在場的真 實。《內與外》(2008/2021,舊木製窗,尺寸依空間而定),塩田在柏林圍牆倒塌30年後 的現在,面對這個仍然持續不斷蛻變中的城市所呈現不同的面貌,她試著從被丟棄在柏林建 築工地上窗戶的現成物中,凝視著「看不見卻存在著」東西德分開28年的歷史,這些擁有相 同國籍、語言的柏林居民,存在著何種歷史和生活的記憶?以及對這樣的轉變抱著什麼樣的 認知?這個門窗的介面又暗示著什麼生命經驗的意義呢? 作品《集聚──找尋目的地》(2014/2021,行李箱、馬達、紅繩,尺寸依空間而 定),塩田以現成物去反射人們生命中意欲前往的所在,漂泊得越遠,深刻凝望自身的境地 就越深,看著堆起如小山的行李箱,浮現的卻是它們背後人們所經歷獨特的生活軌跡和記 憶。遠離家園尋找他方?尋得了「存在的奧義」嗎?自2003年起,塩田千春陸續為九部歌劇 和戲劇表演擔任舞台設計。她的創作中,「不在場的存在」是她長期探討的主題。對她而 言,歌者、舞者、演員們所「存在」的舞台空間是真實的、也是虛擬的,舞台呈現的與美術 館是截然不同的語境框架,在塩田擔任美術設計的劇場作品中,可以看出舞台上「看不見的 真實。如「伊底帕斯王」舞台設計(2009,烏費爾海貝爾,柏林;展場數位輸出36.4 x 55 cm)及「松風」舞台設計(2011,皇家鑄幣局劇院,布魯塞爾,比利時;展場數位輸出 72.8x103 cm)。 28 俒⻋䘰黃 JUL 2021 左╱《不確定的旅程》,2016/2021,金屬框、紅毛線,尺寸依空間而定,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右╱《集聚—找尋目的地》,2014/2021,行李箱、馬達、紅繩,尺寸依空間而定,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