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基北北桃藝文總覽》

文/圖 臺灣崑劇團洪敦遠 從原典出發:臺灣崑劇團帶你尋找 戲曲的原味與新貌 你看過《牡丹亭》嗎?是否曾欣賞 過各種版本? 隨著時代推移,許多經典劇目因舞 台需求、口耳傳承與後人潤飾,逐漸偏 離原貌。《牡丹亭》由明代文學家湯顯 祖創作,問世四百餘年來版本繁多,百 花齊放。有的增添詞句,有的改變唱法, 觀眾今日所見的《牡丹亭》,或許早已 不是湯顯祖當年筆下的模樣。 多年傳唱之後,為了「更好唱」、 「更悅耳」,演出版本中常見調整,有 時甚至將笛子旋律(笛腔)寫入樂譜。 這些改動雖出自美意,卻可能偏離湯顯 祖原欲傳達的意境與文采。因此,我們 提出一個思考:是否該回到原典,細細 咀嚼,重新理解湯顯祖真正想說的話? 為探索這部經典最初純粹的樣貌, 呈現劇作家的語言情境與文字美感,臺 灣崑劇團推出原典版《牡丹亭》。製作 團隊依據明代原著,並參考清代乾隆年 間《納書楹曲譜》,致力還原當時質樸 的辭句與慢節奏曲調。這不只是對《牡 丹亭》原貌的探尋,更是一份向湯顯祖 的敬意。觀眾將能從這場演出中,看見、 聽見《牡丹亭》的原始風貌,體會古人 深沉雋永的戲曲韻味。 值得一提的是,「原典版」並非僵 固標準,而是經長期研究、比對、討論 而成的成果。臺灣崑劇團率先踏出這一 步,提醒大家:回溯原著、考察早期曲 譜,是理解傳統不可或缺的一環。 當我們沿著「原典版」的歷史縱深 探索,也思考文化地圖的橫向擴展── 該如何讓不同文化、領域的觀眾也能親 近、喜愛崑曲?在 AI 世代,製作人嘗試 與演算法合作,將《牡丹亭 · 驚夢》經 文化快遞 MAY 2025 32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