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基北北桃藝文總覽》

紀錄到敘事的影像轉變 攝影者對特定議題的關注,從紀錄 到敘事的變革,既是觀看方式的重塑, 亦是社會意識的演進。周慶輝《應許之 地:天使星》,聚焦身心障礙兒童及其 家庭的生命經驗,藝術家深入訪談個別 故事,並以編導式攝影構思攝影敘事, 運用三聯屏影像重構現實與想像融合的 景象,開啟與大眾的對話和理解。沈昭 良《台灣綜藝團》紀錄全臺廟會慶典、 婚喪場合中的特有的表演團體,將台前 幕後的黑白影像與霓虹舞台車空景並 置,梳理表演與習俗的交融脈絡,映現 臺灣庶民文化的特殊景況。劉振祥《暫 時.風景》以空拍機高空視角,捕捉廟 會酬神建醮的過程與場景,祭典中的人 群、供品與隊伍形構成神秘的幾何地景, 這些儀式場合承載著人們對神聖的集體 想像,在短暫的現實瞬間凝聚深刻的信 仰敘事。 劉振祥,《暫時.風景》, 2024 ,藝術微噴, 176 公分× 136 公分。 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森山大道,《記錄:台灣》, 2011 、 2014 ,數位輸出, 100 公分 × 150 公分。圖像由藝術家、 Akio Nagasawa 及亞紀畫廊提供。 西野壯平,《山線,富士》, 2021 ,噴墨輸出、相紙, 227 公分 × 152.3 公分。圖像由藝術家及倫敦 Michael Hoppen 畫廊提供。 文化快遞 MAY 2025 22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