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北北基桃藝文總覽》

作者個人網站 貴德街古宅洋樓的密度實在是高。最顯 眼的陳天來故居,富麗堂皇,仿巴洛克建築 即是昔日也作為招待之用的「錦記茶行」。 窗台雕花費盡心思,遠眺淡水河碼頭品茗清 談,根本毋需如現代人打卡限動費盡心思營 造所謂生活 Style,昔人日常即風雅。我造訪 時,不知誰在這棟氣派堂皇的洋樓前停了輛 粉色淑女車,庶民與貴族同行,就在此景。 另一位被尊稱為「臺灣茶葉之父」的李 春生亦在此有蹤影。後代子孫捐建的李春生 紀念教堂對面是「莊協發‧港町文史講 亭」,這裡原是知名文史工作者莊永明故 居,如今已捐給臺北市政府。這天或許疫情 關係沒有開放,然而光是門口張貼一幅簡易 大稻埕地圖便讓我看得興味盎然,原來貴德 街曾有過這麼多臺灣的「第一」:第一所官 設工業技術學校「電報學堂」、第一家私立 綜合醫院及官辦公立醫院,還有第一家電燈 公司「台北電燈株式會社」! 不難想像清領時期起,這條街茶行櫛比 鱗次,富賈往來,各類機構院所學堂林立, 說有多風光就有多風光。想來那空氣有茶 香,也有開墾未來的蓬勃朝氣。如今,迪化 街中藥乾貨香依舊芬芳,貴德街的榮光仍來 不及被認識。莊永明先生形容貴德街為「沒 落的貴族」,隱含著寶愛歷史之人的慨嘆與 心痛。 總歸是緣分,這日到大稻埕,還巧遇 《老房子的化妝術》展在「迪化街 207 博物 館」展出。從磚頭製造、花磚到泥塑裝飾無 一不談,恰巧去對照窗外一幢幢古老氣派洋 樓,每一份雕琢都是巧奪天工。以前不時興 比拚速度效率,讓人多一分餘裕去塑一尊 像,繪一隻鳳,於是那些藝品,都帶著澄澈 的虔誠。 更驚喜是還搭上「便當展」。從飯包歷 史開始講述至今日常見木盒便當的流變,佐 以臺灣曾每戶必備的各色便當盒,庶民也許 不喝茶不抓中藥補身,飯總是要吃的。瀏覽 牆上一幅幅黑白照片,有莊稼人蹲踞田埂邊 吃飯包休中晝,也有一群白制服理平頭小學 生伏在課桌上吃便當。突然感慨,沒落的何 只貴族,庶民皆然。我們即將失傳一門古老 技藝或傳統滋味,更難追回的是對於時間的 肚量,能一生只做一件事,都是難得運氣。 先生是老臺北人,從小在眷村長大,與 我的生活背景南轅北轍。便當展勾起他許多 回憶,同我說起大大小小關於吃便當的往 事。我聽著聽著,說,這些事你都沒說過 耶。短短一個下午,貴族的庶民的生活風 景,都略回溯一二。歲月很少有情,但故事 總是溫暖。 莊協發.港町文史講亭。 67 2021 DEC 俒⻋䘰黃

RkJQdWJsaXNoZXIy ODM4Nzg=